在线留言

|

人员查询

|

手机端

w w w. z g s z x w. c n

文章
  • 文章
搜索
详细内容

【班级管理】学生研究: 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生长点

学生研究能够为班主任发展提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应该成为班主任乃至于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班主任的第一专业。学生研究需要定性的理论思考,更需要定量的实验研究,而数据的收集需要精确的技术,同时学生研究需要一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专家学者等多方持续地深度合作,因此,学生研究具有研究性、技术性与合作性等特征,这为班主任专业精神培育、专业知识建构与专业能力提升创造了条件。

(一)生长的起点

1.开展学生研究能够促进班主任专业精神的培育

班主任专业精神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它是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主要包括责任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服务精神、反思意识和专业信念等内容。班主任专业精神的外显是基于“人·生命”的立意引发出的育人价值观,包括教育哲学观、公民与道德教育观和全人教育观。班主任专业精神的养成基于班主任在育人过程中对“人·生命”的意识敏感,落实于班主任自主研究意识的养成与训练。由此可见,班主任的专业精神应该集中体现在班主任的探究与创造、自主与合作、服务与奉献等方面,并引领班主任自觉主动地专业发展。学生研究对促进班主任专业精神的培育主要体现在增强班主任自主与合作的能力、探究与创造的欲望、服务与奉献的精神。首先,学生研究既需要班主任对学生个体与群体深入持续地观察与对话,又有赖于班主任群体对学生进行主题性研讨和交流,在学生研究的深入推进中,不断促进班主任自主发展与合作教研的能力;其次,教学即学生研究,要把学生研究和教学研究统整起来,把握学生研究的重点,通过认识和发现学生的真实生活、探究学生是怎么学习的等主题性研究,激发班主任的探究热情和创造欲望;最后,学生研究的主旨在于指导学生学习与生活、服务学生个体及其发展,在研究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始终围绕服务意识宗旨,不断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培育了奉献精神。

2.开展学生研究能够促进班主任专业知识的建构

专业知识是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核心内容之一,极大地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美国学者舒尔曼认为,教师知识应包括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一般教育学知识、课程知识、学习者及其特征的知识、教育情境知识以及关于教育目的和价值及其哲学与历史背景的知识。也有学者将教师专业知识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学生研究的开展对班主任专业知识的建构集中表现在对学习者知识与教育情境知识等实践性知识的习得上。在学校生活和教学实践中,班主任通过对学生的持续观察、深度对话,不仅能够运用和检验专家学者创造的儿童心理及学习理论,而且能够发现儿童成长的独特知识,并通过直面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总结学生研究的方法论知识,并不断提炼关于学生的各种本体性知识,这种知识的产生源于师生的互动交流和亲密接触,体现在对某个或某类学生的具体观察和生动描述中,是鲜活而生动的,能够实实在在地诊断学生的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状况。通过认识和发现真实的儿童来习得学习者及其特征的知识,同时通过研究学生是如何学习的来习得教育情境知识,使其快速成为具有教学专长的优秀班主任。

3.开展学生研究能够促进班主任专业能力的提升

2011年,我国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明确指出教师专业能力由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六大部分构成。开展学生研究对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沟通与合作等方面。

首先,开展学生研究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基本前提。开展学生研究,就能够全面、准确、深刻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身心特点,制订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和实施方案。为此,既要充分研究全体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及其成长规律;又要充分研究个体学生,准确把握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业成就、学习态度、兴趣特长、家庭环境等状况,在把握群体学生特征的基础上,密切结合个体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就能提升个性化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其次,开展学生研究是实现良好沟通与和谐管理的有效手段。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小学生处在勤奋——自卑、同一性——角色混乱的人格发展阶段,小学生心理发展具有开放性和可塑性,能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矛盾动荡性,思想意识和心理行为具有不稳定性。无论是在平时与学生的沟通中,还是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如果班主任能够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基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尊重的心态进行对话和交流,就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倾听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建设性意见,更好地改进班级管理。

(二)有序生长

学生研究对于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深化课程改革以及落实立德树人具有重要的价值。中小学实施学生研究存在着价值偏差导致研究目标与方法错位、教学制度挤压研究的时空与效能、传统惯习引发的抵触心理与行为、研究素养制约研究的品质与应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校本研究出现片面性、浅表性、经验性以及功利性等弊端,为此就必须创新校本教研、加强家校共育、推进课题研究,切实保障校本研究的整体性、科学性、针对性与实效性。

1.创新校本教研,夯实学生研究的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活动必须不断创新和发展,成为开展学生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手段,为其提供切入点和生长点,切实增强实效性和针对性。首先,要准确把握校本教研的内容。研究学生的学习、研究班主任的教学、研究学校管理层的组织行为、研究技术,应成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要把研究学生的学习作为校本教研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学生学习基础、心理状况、兴趣特长以及学习行为等方面的观察和研究,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才能形成适合的教学设计和策略。其次,要恰当运用校本教研的方法。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与专家引领是进行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可以引申出读书研修法、教学反思法、课例研讨法、学术沙龙法、主题研讨法、课题研究法等校本教研的方法。

如果未经规划与设计而选择恰当的教研方法,校本教研活动就会走向分散化、浅表化,为此,学校可以突出某一种或几种方法的优势,选择主题,对活动进行统整规划和设计。例如,将课堂观察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方法,邀请教研员和骨干教师进行课堂观察量表的讨论与设计,通过多位教师有目的地观察课堂中学生学的活动,倾听同伴意见,结合自我反思,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为改进学习行为提供参考。基于学生角度和实践立场的校本教研,为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行为、学习品质和生活提供了途径和方法,为学生研究夯实了基础。

2.加强家校共育,拓展学生研究的时空

家庭和学校是影响中小学生发展的主要环境,科学的家校共育对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加强家校共育,有助于改变家长教育意识淡薄、家校教育责任推诿、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现象,实现家长和班主任共同研究学生、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愿景。首先,要引导家长注重研究学生、转变教育观念。很多家长普遍存在重养不重教、重智不重德的观念,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关键是改变班主任的教育观念,为此,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亲子观,引导家长多关注和研究孩子的学习基础、兴趣特长、学习态度、认知特点以及学业负担、思想状况,并与班主任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在此基础上制订孩子的个人教育计划,发挥家庭教育的渗透、指导的教育功能。其次,要探索家校共育的机制和策略。将家长学校的建立与管理纳入学校管理体制完善的内容之中,结合不同年级的需要分别建立家长学校,选择家长代表组建家长委员会,建立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组织相关培训、开展多种活动,起到联络家长和学校、传达学校教育方针、解决家长教育困惑的作用。此外,学校还应通过公布学校网站,建立“班班通”,密切家校联系,以便家长向班主任反映学生情况;同时,班主任要不定期进行家访,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共同讨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问题;班主任也可以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邀请家庭教育效果好的家长与大家交流,与有教育困惑的家长一起讨论交流,实现共同的育人目标。

3.推进课题研究,巩固学生研究的成果

开展中小学课题研究,推进学生研究的问题研究与成果物化,有利于了解中小学生思想、学业、心理等方面的现状,及时发现学生成长的现存问题与总结有益经验,能够有效地促进以校为本的课程改革,实现教学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为此,首先,要精选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确定是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课题研究的中心工作,它依赖于课题名称、研究条件与研究者兴趣。根据中小学实际,可以围绕学生如何学习的研究主题,进行学生学习需求、认知特点、学习方式、学习行为、学习负担等内容召开研究。其次,要精选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无所谓好坏,它取决于我们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根据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在实际的研究中,经常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要求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对学生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并再次应用到学校教育实践中。个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对一个(或几个)学校(或地区)的学生发展问题进行深入调研研究,以解决个案学校的学生发展问题为目的。最后,要物化研究成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来表现对特定研究问题的基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法、经验,这就是中小学课题的成果物化。对学生发展的课题研究进行成果物化,能够增进专家和领导对研究成果的认同和支持,促进课题成果在更大范围内得到认可与推广应用。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在线留言
人员查询
中广视网版权所有
|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投稿邮箱zgszxwz@126.com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豫)字第01159号
|
|
|
|
|
|
|
|
|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600267267
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