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

人员查询

|

手机端

w w w. z g s z x w. c n

文章
  • 文章
搜索
详细内容

三尺讲台催苗绿 一心圆梦育花红

王邦乐,女,汉族,1983年11月出生,南阳市第十四小学教师。自2009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她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把爱的阳光洒向教育事业,洒向自己的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她勤于钻研,善于捕捉教学工作中的细节盲点,总结出小学作文写作技巧等成功经验并广泛推广,多次在区优质课评比中名列前茅;她播洒爱心,得知乡村学校急需教师,主动报名,积极投身乡村支教队伍,2021年至2022年秋支教于社旗县赵河学校,用细心爱心耐心呵护留守儿童成长;她言传身教,数十年如一日照顾年迈双亲和智力有障碍的叔叔,将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润物无声传递给孩子们。她的先进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网、河南日报网和南阳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转载。她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用平凡而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

 

549bdb56efd7c4e487b7192be17dae6.jpg

苦练内功,用希望哺育乡村孩子

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神圣的职业,需要德才兼备、默默辛勤耕耘的敬业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自从走出象牙塔踏上三尺讲台,王邦乐就暗下决心,向优秀前辈学习,终生做一支燃烧的蜡烛,奉献光明,传播知识。

在南阳市第十四小学任教期间,王邦乐敏锐地发现,部分同学词汇储备量丰富,言语表达能力较好,但在写作文时,往往不能够充分表达中心思想,导致作文成绩不理想,更有甚者开始畏惧写作。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她主动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白天需要备课教学,她就利用晚上的业余时间,上网查资料参考经验,翻阅过往同学们的作文收集素材……夜间,她桌案上的灯几乎每天都要亮到凌晨。经过3个多月夜以继日地努力,一份饱含心血的课题研究成果最终摆放到了教研组的案头。在随后的实践中,王邦乐又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情况不断加以完善,最终,班里同学们的作文成绩有了大幅提升,课题也在学校被广泛推广。经过培养后,多名学生的作品在校报和媒体刊物上发表,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热情,学生们也评价她:“自从王老师教给了我们写作的技巧,我们之前最头疼的作文课变成了最喜欢的课堂。”

0c5acc2f998eed44e4be5b776bf905e.jpg

2021年,卧龙区教体局在全系统号召教师到贫困山区县支教。农村出身、从小艰难的求学经历,让王邦乐萌发了“我要去支教”的念头。雷厉风行的她,没和同为教师的丈夫商量,毫不犹豫第一个报了名。最后,她被分配到社旗县赵河学校支教。

当王邦乐作出支教的决定后,有要好的同事疑惑地问她,为什么要放弃优越的生活,去条件差的乡村支教,她笑着回答道,因为我是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我深深知道农村孩子上学的不易。现在的农村,留守儿童居多,他们长期缺少父母陪伴,对未来的目标会感到迷茫,迫切需要导师为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走上一条健康成长的道路。这次支教,对她来说既是圆了自己多年来的一个梦想,用支教的实际行动回报父老乡亲,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人关注农村教育,关爱留守儿童。

面对新学校教师不足的困境,王邦乐在做好四年级语文课教学工作的同时,主动承担起了年级道德与法治课课程。新的课程,并未让她知难而退,她积极向前辈虚心请教,扎扎实实做好课件,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改变以往惯于对学生说教的姿态,以学生成长的“同龄人”身份,与同学们进行平等对话,让越来越多同学敞开心扉,真正参与到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之中,实现自身的道德成长。

靠着扎实的教学功底和不断挑战自我的拼劲,王邦乐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县区优质课比赛、教师大比武等活动,每次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

 

0ee1a547409fa46b095a19edafb371e.jpg

关爱学生,用温情陪伴乡村孩子 

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有时也胜于母爱,这种爱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励他们扬帆前进。

2018年,王邦乐所带的一年级学生中,有一名姓石的孩子。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但细心的王邦乐发现,这个孩子在上课时间经常打瞌睡,无精打采。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王邦乐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感觉到了情况异常,于是及时与孩子的妈妈沟通。在经过医院检查后,孩子最终被诊断为急性脑瘤。在经过了一年多的治疗后,最终孩子顺利康复出院。“多亏有王老师细心贴心的关怀,孩子的病才能及时发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在此,我想向王老师真诚地说声谢谢!”孩子出院后,学生家长的一封感谢信,让王邦乐更加坚定了做优秀“四有”好老师的信心和决心。

42f4f05c18c4f2311892e8e44ef0d0f.jpg

踏上支教之路后,她面对的孩子多是留守儿童,面对一双双清澈纯净的眼神,王邦乐清晰地感受到,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加需要社会的关爱。2022年元旦小长假,在家休息的王邦乐,看到南阳将大面积降温的消息后,她立刻想到了班里那19名让她牵挂的孩子。她自费购买御寒的“三件套”(帽子、手套、围巾)。她来到学校后,亲手为孩子们披上围巾、戴上帽子和手套。看着孩子们露出开心的笑容,王邦乐也为孩子们能感受到关爱由衷地高兴。

除了教授知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是王邦乐关注的重点。经过一个学期的支教,她发现因学校操场无法正常使用,孩子们普遍存在运动量不足等情况。在充分考察后,王邦乐给孩子们买来了一大箱跳绳,供孩子们每天放学后在家进行有益的体育锻炼活动。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运动兴趣,她还专门从网上行下载了花式跳绳的视频,让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王老师不仅在课堂上叫我们读书写字,在生活上也对我们无微不至。虽然妈妈在外地打工好久都没回来,但我在王老师身上感受到了妈妈的温暖……”在王邦乐担任班主任的班里,一名小女孩在作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71e40d96adf3718903b15634ab524c2.jpg

言传身教,用美德感染乡村孩子 

王邦乐出生在卧龙区安皋镇杨庄村一个普通的农家,从小立志要当教师的她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始终秉承着“不忘初心,以爱为底色”的教育理念,参加工作13年来,王邦乐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工作态度,投身于教学工作中,受到了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好评和喜爱,先后荣获学校“最具悦纳之美”女教师、“卧龙区教育宣传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受到家庭的影响,在生活中,王邦乐是一个孝顺的闺女。2010年,哥哥因病去世后,她和丈夫王彦博一起,承担起了照顾未成家、智力有障碍的“五保户”叔叔和年迈的父母生活的家庭重担。当时老人们还在老家居住,她每天都要骑电动车奔波20多公里回家,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6年。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叔叔衣食无忧、身体健康,年逾八旬于2021年过世,受到左邻右舍的夸赞。

在支教期间,王邦乐的父亲因病住院。为了照顾父亲,王邦乐顾不上舟车劳顿,每天往返于社旗和南阳之间。那段时间,为了不耽误工作,她经常提着一个公文包,里面放满了教学用的备课本、同学们的卷子等,往返的班车上、病房的床头柜,都成为了她的办公桌。有时为了不耽误其他病人休息,她干脆在病房的走廊上办公,往往熬到深夜。母亲心疼闺女,劝她不必每天守在病房,或者是请一段时间陪护假,但她却说:“孝敬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你们生育养育了我,就是要在这样的关键时期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我去支教,本来就是去支援乡村教育的,我一旦请假,势必会影响班里同学们的教学计划,会给学校带来不少麻烦。我苦点累点没什么,咬咬牙就过去了。”

22989617dba731b4b0ce66dc4cdbe08.jpg

在王邦乐担任的道德与法治课上,她也会将自己的经历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为的就是通过身边的例子,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递下去,系好同学们的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支教学校年轻教师的“传帮带”工作中,王邦乐也毫不吝啬,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课题研究成果毫无保留传授给他们,让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过硬的业务水平,无私的团队精神,让大家打心眼里敬佩这个从城市来农村支教的“城里姑娘”。

“工作中只有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勇挑重担,才能经受组织的考验。”面对家长们的问题,她总是耐心倾听,努力化解。对于学生,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还时常嘘寒问暖,排解他们成长中的困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待学校工作,她总是肩挑重担,毫无怨言。无论是在班主任工作中,还是支教期间担任其他课程的老师,她总能成为家长们的知心朋友,孩子们的“温柔班妈”,领导眼中的“得力干将”。

c580e39c4c0c512e5d542a2ea014a7b.jpg

“默默无闻勤耕作,终会迎来满园芳。”从教13年,王邦乐始终坚守“择一事,爱一行,做一生”的人生信条,凭着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扎根一线,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用自己的细心爱心耐心,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用心血和汗水抚育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邢有军)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在线留言
人员查询
中广视网版权所有
|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投稿邮箱zgszxwz@126.com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豫)字第01159号
|
|
|
|
|
|
|
|
|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600267267
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