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斧头+几把刷子”己经不是基层行政工作的“大本事”时间:2025-03-03 十几年二十年前,从事基层行政工作的同志们都知道,如果有谁被别人评价“这个同志干行政工作三斧头使的管用”、“那个同志干农村工作有几把刷子”,好,这句话就足以说明被评价的同志肯定是基层行政工作的一把好手。然而,大致上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基层行政工作也包括“大三农”工作,其内容内涵及整个形势都在悄悄发生着不紧不慢的发化,直至当前眼下,现在的基层行政工作尤其是基层农村工作和那个时期比,己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时的“三斧头+几把刷子”放在今天,屁用不顶。其实,本质上讲,就是“三斧头+几把刷子”在那时虽能顶一把,也无非是“大屁”而己呀!现在为什么不时兴“三斧头+几把刷子”了?原因无非如下: 1.那时是“信息滞后”,现在是“信息飞速”。所谓“信息滞后”,即信息传播十分缓迟,无论是正向的信息、还是负面负能的信息,由于传播科技不发达、传播方式单一、传播水平低下低能影响,老百姓亦即基层群众,该知道的和“不该知道”的都“或晚知道、或不知道、甚者永不知道”,且同时基层的“从政为官者”却似乎是一种“看起来知道的多、其实知道的少;看起来懂的多、其实懂的少;看起来胆子大、其实憨胆大”,加上“粗劣的嘴皮子功夫了得的很”,所以“几斧头砍得大众都害怕、几把刷子刷来刷去遍地刷大事小事都能糊弄平”。现在呢?传播科技发达、传播方式多样乃至智能高能化,信息飞速超速,甚者不实或虚假信息满天飞,无论是我们的基层群众还是基层一线的“行政工作者”,都时刻会受到“网曝、舆论曝”的吊打,尤基层行政工作者,说话办事没依据,转瞬之间立马露馅。并且还要承担“愚弄群众”的风险。信息时代无时无刻都在倒逼基层一线的同志在为人民群众工作的过程中,要讲实话办实事。特别是受基层一线群众“诉求较多、期盼较高,行政财力及支撑力一时无法满足”的影响、信息飞速的“无序性影响”更为基层行政工作提出了“新情况、新挑战”,即便有几把“斧头”,谁也不能“乱砍、乱侃”;即便有几把“刷子”,显然已不是沾点浆糊就能刷个一马平川的事情。2.那时法制建没“留白”多,现在法制社会“补白”全。所谓法制建设“留白”多,即在建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初期,法制及法治内容的制定还处在一种“摸索偿试期或论证探索期”,法制建设的实际承载力满足不了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经济社会百废待兴的实际需求,在那种加强依法治国的“非常期、过渡期”,基层行政工作那种大老粗式的“三斧头+几把刷子”的确能够应付甚至应付自如。但现在呢?特别是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补白”,依法治国的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知法懂法及守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基层行政干部的依法行政水平更需要得到长足提高。其为民服务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为人民说话、为人民办事”,“法无禁止皆可为”是人民群众的言行自由,绝不可成为基层行政工作者在依法行政工作中一时无法满足服务对象众多诉求的“挡箭牌”。往日曾经的“三斧头+几把刷子”肯定不是灵丹妙药,甚至还会在很多场合条件下变成“糊弄老百姓”的“惯用伎俩”。新时代新形势,人民群众是热爱尊敬出来的,不是“一溜鬼吹灯”哄哄就万事大吉了。3.那时老百姓“审美水平差”,现在人民群众“审美水平高”。当然也同时受信息滞后的影响,同时也有文化文明程度的影响,那时老百姓和我们的基层行政干部都有“审美水平低”的特征。所谓“审美水平低”,就是无论群众也好干部也好,在平时的服务与被服务过程中,特别是基层干部或多或少基本上都出现过一些“过当言语或过当行为”,但这些“不美甚至有点丑”的言行,我们的老百姓“分不清、看不明乃至乐于接受”,我们的基层干部同样也认为自己行为“端庄美丽”<其实是做了些违背宗旨观念的事却糊里糊涂>。现在呢?广大干部群众的“审美水平”都提高,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文明素养的明显改观和提高,这不仅为我国建立完善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强大的群众基础,同时也实实在在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为自己代言服务的广大行政工作者的监督水平。党的干部队伍也同时在新时代新情况的工作形势下,同样在为民服务和依法行政的全过程中,明确清楚自己哪些言行是“美”的哪些言行是“丑”的。今非昔比,“三斧头+几把刷子”,还能“砍”敢“侃”吗?还能像万金油似的啥都能上前“糊弄平吗”?显然不行呀。4.那时是“小气候、小农经济”,现在是“大气候、大国家国”。时代进步的大国家国情怀及时代变革的呼唤呼应是一种伟大的巨力。上世纪改革开放之际之初乃至改革开放己经进行了一个“历史的阶段”,中华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设还处于一种“小气候、小农经济”乃至“有点新气象、小商小贩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一线、战场”,还没有“热血沸腾、生龙活虎、一派春风”的大场面、大手笔。在那个“新”与“旧”的转换期、角逐期乃至是“观望期、矛盾期”,“三斧头+几把刷子”还确实有点“闯、冒、试”的小样<由于受思想文化有限制约也仅仅是“小样”而己>,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日趋深入,中华大地春风化雨春暖花开乃至硕果累累,尤当代中华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大气候”己经把全国人民带进了“大国家国”情怀,新时代新呼唤所产生的“家国天下”之巨力,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步步提升。最现实的一个“春节现象”,在广大农村基层,也包括现代化大都市的“贫民区”,家家户户门前屋后基本上都停放着家用轿车乃至高档豪车。当代当下,从根本上说,“三斧头+几把刷子”显然是“老掉牙的工具”。 “三斧头不能砍了?几把刷子刷不平了”?怎么办呢?什么才是基层行政工作的“大本事”?浅议如下:第一,在思想指导上亦即理念上要做到“善于学习提升、善于思想表达、善于总结反思”。第二,在行动行为上要做到“为党为民要善为敢为、会为良为、亲为多为”。所谓在思想指导上要“善于学习提升、善于思想表达、善于总结反思”,亦即:1.善于学习提升是有学习才有提升。一是要先有理论学习才有政觉知觉的提升。理论学习是个经常性的乃至是个“终生动作”,即便就是胜任你当下的工作,都不可忽视理论学习并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因为这不仅是个“政觉问题”同时也是个“知觉问题”。“政觉者”政治觉悟也。我们信仰共产主义,端的是共产党的碗,怎么不弄明白的政治觉悟这个大是大非问题呢?政治觉悟是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基层干部的可靠保障。因为你面对的是我们服务的大群体,政治觉悟稍有瑕疵,老百姓看得一清二楚,对党不忠更会对群众不忠,大方向都失去了,还谈任何的“其它”都是毫无意义的。“知觉者”认知觉悟也,没有一定的理论学习,就没有与之匹配的认知能力和水平,事情你都整不明白,还能谈得上“觉悟觉醒”吗?一个不知道“觉”不会“醒”的同志,别说你面对的是我们的群众这个庞大群体,就是面对三五人或十数数十人之小众,你又能知道个什么呢?糊里糊涂的人面对庞大群体不觉不醒,紧你放开大胆干,你能干个锤子呀。2.善于思想表达,是有思想才有表达。怎样才能有思想,无外乎就是个学习特别是理论学习的问题,不外乎又是个“觉与醒”的问题,也同时更是个“知道怎么思想表达这个问题”的问题。就一个党员干部而言,你要表达什么?你要向谁表达?你会怎么表达?包括对党组织的忠诚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都有个“如何表达”的问题,就看你“会不会?真会假会了?”呀。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有追求信仰需要工作的人,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及思考力,很多事情考虑不出个子丑寅卯。特别是平时没有“善于思想表达”的理念,老实做人勤勉工作是本份,但是你首先在理念上失去了指导自己“走出去”的能力,即便其他什么都不谈,“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念上的“不善于思想表达”便带来了行动上的“不动脑子”乃至“行动的矮子”,在新形势新情况下,你工作起来可能连“斧头把子”都摸不着的。3.理念上的“善于总结反思”是指让你通过学习提升有长足长劲,从而养成一个“善于总结反思”的思想逻辑。亦即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首先在养成“勤于思考、善于调查研究、勤于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之上会对比、会总结、会反思”,这是成事前的“思维定势”更是成事的“底层逻辑”乃至是“成事”中的贯穿性思维。特别是从事或开辟新工作、新领域,“摸着石头过河、试着干、看着干、对比着干”,都需要在“行动”前首先启动自己“善于总结反思”的思想准备,这也是做事前首先尽可能“心中有数”的必然必须。想成事之人如果把“善于总结反思”首先在理念上乃至在指导思想上确定为成事的“方针或思路”,那么成事的机率显然会大大提升。若没有这种理念,一旦投入实际工作陷入“被动、僵局”的可能性也无形中大为增加。 所谓在行动上要做到“为党为民要善为敢为、会为良为、亲为多为”。亦即:1.为党为民要善为敢为。善为敢为首先要弄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善为敢为”是为党为民而不是为已为私的,这样工作起来才有底气和硬气,才会腰杆子挺直光明正大。不然“善为敢为”就会没有底气且挺不起腰杆子。也只有为党为民才能才敢才会“善为敢为”。如果这其中掺假兑水,恐怕还真的不是那么“善为、敢为”了。因为有猫腻怕“出事”。那么什么是“善为”呢?“善”者善于也、办好做好也。要“善于、办好、做好”,这就需要“几把刷子”了,但这绝不是十数年前往日传统的“黑炸五雷轰、一溜鬼吹灯”的几把刷子。当下做好基层行政工作,特别是做好为人民群众这个庞大群体服务工作,乃至办好广大人民群众的事情,需要的是“党心民心、真才实学及适合于社情民情和工作实际的聪明才智”。现在的“几把刷子”是“知识技能+实际工作经验”。当然同时还要匹配宽广深远的为民情怀,这是“国之大者”的必然必须。敢为呢?新征程新情况,新生事物屡见不鲜,改革深水区深浅不一,甚至还摸不着“石头”,新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发展新特质新变化层出不穷,机遇、风险、挑战、希望交织并存。敢为者担当也,担当尤为重要。“枪打出头鸟”有偷换概念之嫌,出头的珍禽要保护,党的政策会保护。工作现实“不保、未保护”,不见起是“珍禽”。为党为民哪有“不敢为”呢?纯正真诚的为党为民还会有“不敢为”吗?变革创新乃至开创新征程新时代的世界变局期,党和广大人民群众都会支持“敢为、正为、真为”的。2.为党为民要会为良为。党和人民需要“会为良为”。“会”者就是“不陌生、不外行、不厌烦”。“不陌生”就是熟悉、愿为。“不外行”就是热爱、行家。“不厌烦”就是用心用情。新时代赋予我们基层行政工作还确实有“千条线一根针且又千变万化”的“新特征、新内涵”。外行不行,新入行不内行也不行,面对广大基层百姓,不用心用情乃至用功更不行。老百姓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都十分反感,原因就是不知道用心用情且又做了不少无用功,让谁谁都反对反感。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做,包括“一样的话几样的说”,都是个“会与不会”的问题,也当然是个能力水平乃至涵养问题。所以会为要做到“真会、愿会、精会、甘为”。良为呢?首先就是个良心问题,“良心坏了一切都坏了”,一切腐败乃至违规违纪违法问题都是“良心坏了”。良心坏了造成的后果很疼心。以惠民工程为例,明明是正常健康的利润50万,不法商人乃至商官互连却赚了100万甚至200万。谁不让你出事你都会出事。远离不法商人及投机之徒,从严要求自已,做任何事情都要本着良心办事。党的干部都要做良心道德典范。良为良为,良好的行为良心的行为。这就行了,老百姓就不骂娘了,组织上对你也放心了。多好呢?真正十全十美的事有的人却不愿意去做。也是个混蛋透顶的逻辑。3.为党为民要亲为多为。为党为民亲为多为就是为自己亲为多为。有不少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每个党员干部都是党的人、就是党的人,每个人都是人民群众中一员,这是再朴素不过的道理。因此“亲为多为”本质上就是给自己干的,况且,我们从事基层行政工作,还时时刻刻都在努力争取组织和人民群众的认可放心,为什么不能把“亲为多为”就是当作自己的、自家的事情去干呢?基层组织及其每一位成员都做到“为党为民亲为多为”,肯定会比过去哪种“三斧头+几把刷子”有用的多。同时,为什么要“亲为”为?为什么要“多为”?1.“亲为”还是一种行动前的“目的性理念”,这种理念也算一种“提前式心中有数”,带着思想和目的,亲为亲历是当然的心中有数。“决策的灵感来自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办法呢?同样多自来源于基层一线。亲为既是提高理性认识的有效手段,更是强化感性认识的有为措施。感性认识只有“感性”吗?还有“感情、感知、感化”。理性认识只有“理性”吗?还有“理解、理想、理念、理亏理赢”。新形势下党的干部都要成为既“能指挥”别人动手脑又能“指挥”自己动手动脑的行家里手,这和过去的“三斧头+几把刷子”显然有质的区别和提升。当下从事行政工作既要是“理论家”又要是“实践家”,不然能力恐慌的短板会立马显现。2.为什么要“多为”?“多为”是一个行政工作者“能力、价值和事业心”的体现,更是广大人民群众认可的“老老牛、公仆”。同时“多为”了还确实是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成长自己的有效做法。“能者多劳”不仅是“多劳”了同时更“能”了。多劳创造了价值不仅是经济社会价值同时还有“自我价值”的体现。“价值”提升了,价值取向正确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度同样得到相应提升,党群干群的感情得以增进。人是情感动物,人的一生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情感依托。人民群众的情感依托无疑是交给党组织最放心、最有保障。一旦通过我们行政工作的“服务挢梁”实现了这一目标,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还有什么“难为的呢”?相反如果我们通过行政工作没有取得应取得的成效,极有可能干着“为民服务”的活,得不到为民服务的“效”,最终还落个“干不好活、出力不讨好”的名声。当下不管存在上述哪种情况,过去那种“三斧头+几把刷子”式工作方法在现在肯定是没有大用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