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

人员查询

|

手机端

w w w. z g s z x w. c n

文章
  • 文章
搜索
详细内容

大课间还可到田间捉虫,宛城区这所学校立足乡土办教育,打造乡村教育新样态!

“咔哒——”心结的解开像瞬间开把锁。2024年3月3日,徐学岩形容他在2020年时的一次经历。那年秋,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误将玉米秆当甘蔗,还问“甜不甜”,让老师哭笑不得。而徐学岩听到后却豁然开朗,“我一下子找到了我们学校的出路!”

徐学岩是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金华镇金华中心小学校长,学校位处豫西南南阳盆地,距郑州近4小时车程。

乡村学校资源有限,生源逐年递减,本地孩子不好留,这些现实像块铅压在徐学岩心头。

“学校到底该办成什么特色?办不成城市教育的复制版,只能因地制宜创建。陶行知说‘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那我们就把双脚插进脚下泥土里,以乡土化立校。”徐学岩说,想到此,他感觉眼前像点亮了一盏灯。

2023年,河南省教育厅等10部门联合印发《河南省乡村学校“绿色点亮生活,健康护佑生命”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省基本形成活动形式多样、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资源丰富、运行机制健全的主题实践活动体系。

徐学岩还注意到,2024年3月9日,全国两会记者会,教育部部长怀进鹏答记者问称,基础教育要进一步落实“五育并举”,以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劳动习惯养成。

“这样看,我们走的路越来越正确了。”徐学岩说。

求索:乡村学校的突破口,立足乡土办教育

提起金华中心小学,徐学岩说“格外亲切”。今年41岁的他,16岁中等师范毕业后即入职该校任教。那年是1999年,学校刚创建5年。“从我家到学校,步行5分钟就到了”。25年一路走来,“教完父母教孩子,连着教了两代人”,有人将他比做学校的“活化石”。

如今,学校932名在校生中,超六成为留守儿童。学校共22个教学班,专任教师60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成长”的办学目标,五育并举推进,努力构建“生命的课堂”“生本的课堂”“生活的课堂”“生态的课堂”,先后荣获“河南省教育系统示范家长学校”“南阳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徐学岩说,近些年,随着撤并校合进来一些生源,使得学校在校生人数有一定量的保持,但是,依然挡不住总人数下降的趋势,每年总人数呈200多人的递减。

“很多孩子被父母带到城市里读书,但留在老家的这些孩子怎么办?”徐学岩说,这些孩子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他基本上都认识,“他们对孩子都抱着很高的期望。

一定得想办法,让这些留在老家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同等质量的基础教育。

但是,突破口在哪儿?

直到学校闹出乡村孩子分不清甘蔗与玉米秆的笑谈,才促使他下定决心扎根乡土办教育,并以此为突破口办出学校特色。

金华镇是农业大镇,校门外就有大片的农田,主产小麦、玉米、红薯、大豆、花生等。

基地怎么办?徐学岩说,2020年,他们学校先是在校门外租用了一块2000多平方米的劳动基地,供学生四季耕种;另外,还就近对接合作了一个塑料大棚,2000多平方米,供学生们做种子培育、植绿等活动。

师资如何找?“这个也不愁,我们身边绝大部分老师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本身种地技术就不差。”徐学岩说。

有了基地和师资,劳动实践就可以扎扎实实开展起来。

1710677067865754.png

实践:大课间不做广播操,劳动基地忙拔草

第一块基地距离学校400米,平时孩子们喜欢称呼为“开心农场”。学校还为每班分配了“责任田”,插上牌写上名。

“劳动实践课时如何安排?每个班每周安排一节劳动技术实践活动课,由班主任担任劳动实践老师。学校为学生提供种子、肥料、劳动工具,或树苗,部分学生自带一些种子进行种植。”徐学岩说。

小农场里种什么?辅导老师刘桐介绍,春夏种花生、棉花、玉米、辣椒、豆角、番茄、青菜、白菜、红薯等,秋天种菠菜、萝卜、小麦等。

从平整土地、认识植物,到根据植物习性挖沟、播种、耕耘、灌溉,孩子们深度体验。

1710677235778325.jpg

劳动实践活动还带来多学科融入。尹春颖老师介绍,劳动实践老师指导土壤培育大蒜,语文老师指导写“观察日记”,每天观察大蒜的生长,讲作文描写细节,写种植过程;美术老师结合大蒜的生长教学生进行写生练习,锻炼观察、绘画能力;数学老师教孩子们量土地,估算收成、利润;英语老师教孩子们学单词,练写作。

让农村的孩子再学种地,家长们啥态度?

“很支持啊,因为现在农村的孩子也几乎不下地劳动了。”徐学岩说,随着土地流转和农业技术现代化的发展,农村的孩子也距离农事越来越远了。“那个认不出玉米秆和甘蔗的孩子就是例证。”

农作物多了,学校老师教着有点“超纲”,徐学岩就聘请了经验丰富的老农来当讲师,手把手指导耕种。

其实,在徐学岩看来,这两个劳动实践基地,不仅仅是孩子们的开心农场,更是学校开展特色教育的有力抓手。

“在一般学校,大课间无非是做广播体操,但是在我们学校。孩子们会在老师带领下,赶到劳动基地照顾各自班上的作物。浇水、捉虫、拔草、松土,责任心蛮强。”徐学岩说。

劳动能锻炼人,塑造改变人。徐学岩发现,孩子们慢慢变了。

五年级二班的黄奕涵,每天晚上饭后洗碗,扫地;周末的时间主动去爷爷奶奶家帮助做家务,给爷爷奶奶捶背,会为爷爷奶奶做简单可口的面条;此外,还能去自家的菜园里帮忙种菜、浇水,将学到的蔬菜种植方法讲得头头是道。

五年级二班胡博畅写日记回忆钻玉米地里施肥的感受:“那长满毛刺的玉米叶,是摆在我面前的考验,是磨炼我意志的磨刀石。”

还有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反馈,一些父母出外打工的孩子,以前做完作业就开始玩手机、看电视。“不过,现在孩子有一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照看农作物、写植物生长记录上去了”。

未来:继续植绿实践,打造本真的乡村教育新样态

徐学岩说,通过三年的农耕体验劳动教育,让孩子们和他们这片土地有了牵绊。“以后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记得住故乡的一草一木,记得住乡愁”。

基地、师资都有了,课程该如何安排?

徐学岩介绍,2023年,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为学校提供了免费课程,如《剪纸中的节气密码》《趣味学农百科》《你好,自然》《清韵国画》。徐学岩说,四门课程先后在学校进行了推广,扎实推进“绿色、根性教育”,让学生获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健康成长。

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教育科研管理部副主任汪豪浩指出,基础教育已进入“五育”并举、“五育”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成为突破口,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要牢牢抓住“绿色劳动+”这个“牛鼻子”,倡导“做中学”“学中做”,知行合一、学创融通。

汪豪浩主任表示,开春即开启即开创,河南各地正撸起袖子,强力推进绿色主题实践活动。要以主动作为的态度,以敢拼才会赢的决心,推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建设和谐美丽、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

下一步咋打算?徐学岩说,未来,将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植树、种花、种果蔬、环保活动。释放孩子们的天性,让教育回归本真。打开教室门、校门,让孩子到田间地头尽情劳动,让学生立足生活,依据生活而接受教育,沉淀下家乡文化印记,积蓄未来为家乡建设的乡愁乡绪,进而达到本真的乡村教育新样态。(邢有军)


在线留言
人员查询
中广视网版权所有
|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投稿邮箱zgszxwz@126.com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豫)字第01159号
|
|
|
|
|
|
|
|
|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600267267
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